小伙伴们在观看电影、打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对幕后的配音好奇过呢?小编在分享干货之前收集了几个有趣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译制腔、港台腔、等等区别在哪里?
译制腔 提起这三个字就会想起黑白老电影,以及“哦~~上帝啊~~”(请把调子抬高脑补小颤音~~)之类的夸张语气。
其实比较早一些时候录制外国电影,配音演员们会根据演员的表情动作来进行配音,比如一些英国演员表情比较夸张,说一些台词的时候面部动作会着重某些词语,那么在配音的时候力求还原这样的表演,就会着重强调一些台词或者是个别字。
接着整体配音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有一些小作坊(草台班子)配音的时候会刻意放大对一些词语的强调,导致了整个拿腔拿调的感觉会更加浓厚。
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台词本身,如果说英文是四个词语,而中文只翻译成三个词语,其中势必有一个词会拖得长一些,着重一些,就感觉上有点刻意。
这么想起来,一些老电影的表演确实也是比较夸张的,现在整体无论电影演员还是配音演员,还是更多的走贴近生活的路线,大多数时候大家还是都在好好说人话的。比如80代同学的经典《成长的烦恼》就是一个译制腔非常成功的例子嘛。
台湾腔 除了那句“你造嘛,我宣你~~”之外,对于80、90年代的同学印象比较深刻的台湾配音演员配过的动画片应该是《灌篮高手》和《名侦探柯南》吧。
配音演员其实是一位演员,并且和演员不同,无法通过形体或者是脸蛋来吸引观众,唯一能做到的唯一能表现的就是靠自己的声音。不是靠自己的声音好听,而是靠自己声音演绎的情感。
配音演员需要抹开面子,把自己的感情全身心的放出来,然后表现出来,这样观众听的时候才会得到共鸣。应该正是由于这样的状态,台湾配音演员的作品总是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张力和非常积极的一面,在配动画片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TVB腔 大家都熟悉“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
整体的台词都是日常生活,所以配合整体的故事以及制作方的需求,台词就很生活化甚至不讲究每一个字都说的很清楚很到位,只要整句话传达的意思到了就行了。
各种腔调的行程都是因为有地域的特殊原因,并无好坏和标准只有适合不适合。怎样的台词怎样的画面和怎样的设定,怎样的台词表现能更贴合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现在流行的古风腔,可能说起话来会拖些音,因为比如台词会偏生僻,拖些音也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台词本身的意思。台词的表现和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一致的!
配音演员们也在寻求怎么样能够配出符合要求的配音来,其实一切还是按照作品本身的设定来,作品需要怎样,配成怎样才是最好的一种状态,更多精彩资讯敬请关注奇亿音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