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被监管和版号问题困扰了9个多月,终于在2018年年末迎来了曙光,有关部门放出消息,版号即将重审,随后新的版号发放,让游戏业欢欣鼓舞。
2019年1月9日,今年首批的游戏版号名单宣布出炉,本次放出的游戏版号数量为84个,其中移动游戏82款,客户端游戏1款,网页游戏1款,与首批获批的版号名单有部分重合,而腾讯、网易这两大巨头,依然缺席。
如此漫长的封冻期后,一朝“解冻”,这让不少游戏业中人连呼“行业春天已至”,但更多人只是“审慎乐观”,或者认为先别急于下结论。毕竟,首批发放的游戏版号清单,还留下许多难解之谜,诸如,究竟什么样的游戏能拿到版号?什么样的公司有资格拿版号?审核标准是怎样的?
游戏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在这场始料未及的监管风暴中,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过去两年中,就可以看出,国家对游戏行业的大原则就是纳入监管,监管的力度越来越紧,只是并没有在媒体端体现,这一波风暴,最大的变化就是主管机构从以前的国家出版总署变成了中宣部,包括游戏版号审核也划归其管理。
在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游戏行业很难独善其身。自版号停止审批的大半年里,主管部门承担了很大压力,他们也不想拖累市场。近日短时间内连续公布两批过审名单,也能看出一点端倪。
粗略统计,2018年12月29日发放的80个游戏版号,其中移动游戏67款,客户端游戏6款,网页游戏6款,PS4游戏机1款。1月9日第二批核发国产网络游戏版号84个,其中手机游戏82款,客户端游戏1款,网页游戏1款。
围绕获核发版号的游戏清单,业界也展开了诸多猜测。从申请时间来看,过审游戏的提报时间普遍较早,版号发放顺序总体呈现出与申请时间高度关联的规律。同时从过审游戏细分类型来看,传奇题材游戏、麻将题材PC游戏、休闲独立游戏等题材均出现在版号发放名单,题材分布相对丰富,业界对于部分游戏题材过审难度增加的顾虑有所缓解。此外,两次获得游戏版号的游戏均为国产自研游戏,且大部分为手机游戏,有业内人士因此认为,这意味着自研游戏更容易获得审批。
即使游戏版号恢复发放,游戏行业仍将面临总量控制、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审核趋严等紧张的监管环境。主管部门很可能对换皮手游加强审核,甚至引入对游戏版本升级的重新审核机制,这样看来中国游戏市场很难在2019 年实现爆发性增长,增速只会有温和的回升。
当然,在新政之下,也会有一波国产游戏出海潮以及小游戏爆发,无论游戏行业如何多变,只有精品游戏和精品
游戏音乐才能登上长盛不衰的舞台,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游戏音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