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由于版号停发等因素的影响,游戏行业经历了寒冬的洗礼,倒闭裁员潮在业界蔓延,游戏公司的营收也受到了影响。在忍耐多时之后,转机终于出现,有关部门领导宣布首批部分游戏已完成版号审核,并在抓紧核发版号。那么在版号停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游戏公司经历了怎样的寒冬?下面跟着
游戏配音小编一起来看看。
在停发版号的将近一年里,中国6亿玩家度过了一个没有新游的春夏秋,中国游戏企业更是风声鹤唳,被“掐断”财路后度日如年。
好在,久旱逢甘露,游戏行业终于迎来了最大利好消息:中宣部领导今日的一番话语,让它们重燃了希望。寒冬始于今年2月份。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游戏审批结果显示,从今年2月初开始,没有新的进口网游版号发放通过。3月底,国产网游版号的发放基本“冰封”。截至今年9月,排队等待版号的游戏已超过3000款,目前的数量维持在4200款左右,这一数字还不及2017年9000个版号的一半。
没有版号,意味着游戏只能免费公测,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不能盈利?这无疑掐断了游戏公司的财路。在这大半年里,版号问题还催生出了一门新生意:版号租赁。与“借壳上市”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今年9月初,有业内人士放出黑市上卖版号的截图,包含67款待售游戏的名称。
版号生意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近两年,部分游戏上线后,因各种问题被“搁浅”,有人就通过中介,将这些老游戏的版号租赁给急需版号的游戏厂商,租赁期约两三年不等。有了新版号后,新游戏只需按照老游戏的套路,更改 名称或题材,保持统一风格,即可重新上架盈利。
但是,新生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方面难度:第一,新游戏与老游戏必须题材和风格统一,可选范围有限。第二,卖版号者水涨船高,翻三五倍不止。例如有版号曾售价10万,三天后竟炒到了50万,高额的租赁费用让很多小厂商望而却步。
祸不单行,雪上加霜。正当全行业都为“版号”问题发愁时,又被一则方案绑上了枷锁。今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好在,一切都即将结束,游戏行业,将再次燃起新希望!